Z近,在國內外與傳感技術相關的諸多領域,有哪些新的應用呢?來看看以下三則簡訊。
??1.智能斑馬線:傳感器可感應遠處駛來的車輛
盡管有紅綠燈和斑馬線的存在,但是還是有粗心大意的人一不小心就無視了馬路上行駛的汽車,從而給自身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脅。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,近來,就出現了一條智能斑馬線。
據悉,這條智能感應斑馬線兩側內置傳感器出發閃爍燈,可感應50米外駛來的車輛并通過語音提醒路人。
??據智能斑馬線系統檢測人員介紹,該系統也叫“全程行人過街自動預警系統”,具備地磁感應、視頻檢測、閃爍道釘、滾動屏顯、語音提示等功能。當前方(50米處)有車輛經過時,地磁感應將信號傳給控制系統,語音播報系統會提醒行人注意避讓;當行人及非機動車橫過道路時,視頻檢測會把信號通過控制系統傳給閃爍道釘,形成一道"靚彩"警示燈帶,提醒車輛主動禮讓行人;當車速較快且未避讓通過智能斑馬線的行人的車輛,地磁感應系統會啟動空中視頻探頭進行錄相取證,根據取證資料對違法車輛進行處罰。
??據悉,智能斑馬線兩側形成舞臺追光效果保護行人,燈光可視距離很遠,還能起到警示車輛的效果。這種神奇的斑馬線也叫“智慧斑馬線”或“智能感應斑馬線”,首個采用此感應裝置的城市在意大利,中國僅有個別城市安裝。如果該智能斑馬線行之有效,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,還會有更多城市迎來該智能系統。
??2.國外成功研制一種自然降解的可移植傳感器
??可降解傳感器是一種新興技術,它們在預定的使用期限結束后會自然降解,因此不需要通過二次手術取出來。但現有的這類傳感器的感應性能有限,或是生物相容性未經證明。
??近日,國外一項動物研究介紹了一種可移植的應變及壓力傳感器,它可在有效使用期結束后自然降解。據悉,該裝置可用于實時監測受損軟組織所受的應力,有助于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康復方案。目前,該研究5月14日在線發表于《自然-電子學》期刊上。
??為測試該傳感器的生物相容性,作者將其移植進一只大鼠的背部,且在移植8周后未觀察到負面炎癥反應(除第1周出現的初期炎癥反應)。
??研究人員能控制傳感器的降解,使其壽命與組織愈合所需的時長一致。此外,經過一定的設計,在降解過程中,該傳感器的敏感度不會有明顯下降。
??3.廣西地災預警用上傳感器和北斗物聯網應用新技術
??目前,廣西利用北斗云自動監測新技術,建立起了完整的地質監測系統平臺,能夠迅速對災害隱患點作出控制措施。
??據悉,該技術通過對隱患點進行水平位移、垂直位移等三維動態實時監測,并結合該區域降雨量、水位、溫濕度、氣壓等傳感器,對邊坡、泥石流、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監測,經過后臺軟件數據分析,對形變情況做出整體評估,聯合視頻監控和廣播報警系統,聯動觸發應急預案。
??如果在以前,完全使用人工進行數據的收集,起碼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?,F在使用該項技術,三天左右就能傳回需要的數據,技術人員馬上就可以對災害隱患點作出針對性的治理。
??截至5月10日,廣西已完成全區340余所中小學校北斗云自動監測系統傳感器安裝工作,并應用其對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警。廣西已經成為全國應用該系統覆蓋率高的省區之一。